無標題文檔

又一款 Android 应用:「读知乎」

NOTE:因为没有得到「知乎」官方的许可,这款应用长期无法在国内市场上架,因此暂停开发。
同时也不保证能够正常读取「知乎」条目,在这里我表示遗憾和抱歉。

同时开放源代码,参见:https://github.com/feelinglucky/iZhihu

--

慢慢的从刷「微博」的习惯改成了刷「知乎」,相对比而言我觉得这比在「微博」上更有意义。

「读知乎」这个应用首先是 小虎 开发对应的 iOS 版,然后 小虎 说应该有个 Android 版本,刚好本人会一点点的 Android 开发,于是就有了这个应用。

Preference Screen

写这个应用没有花很多时间,甚至线框图都没有画过根据 iOS 版照葫芦画瓢就做了出来。不过慢慢的发现我需要更多的功能,然后慢慢得在正面叠加功能。

于是:

  • 支持简体整体换转功能。知乎有很大部分的正体中文用户,无损转换他们产出的内容当然更符合我等大陆居民的阅读习惯。
  • 支持段落首字缩进、「传统中文引号」等二次排版。对于这些明显带有个人品好的选项自己打开或者关闭吧。
  • 支持自定义字体阅读。个人非常喜欢「冬青黑体」(Hiragino Sans GB) ,当然由于应用体积和版权等问题不可能打包进应用中,因此就有了这个选项。

等等的这些功能是典型的个人需求驱动的开发,但愿这些繁杂的功能没有让其他使用者茫然无措。

--

从着手开发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月时间,对于某些是用过的东西有了更多的印象。在这里说下我这里的心得吧,仅仅是些个人的观点:

知乎

知乎上的内容很好,甚至我有点强迫症式的会刷知乎上的条目(好吧,我承认这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

从知乎站点的页面设计上说,知乎的页面其实并不适合阅读。所以,每次阅读我感兴趣的条目时,都要「Command + +」增大字体阅读。

同时,知乎目前并没有开放的 API(据说也没有具体的计划开放 API)。这对于开发者而言非常的不友好,但知乎官方对应的「知乎」、「知乎日报」等应用都采用了知乎自己的私有接口。

其实这让「读知乎」在数据源方面的问题非常的尴尬。一方面「读知乎」的数据是取自知乎站点,并保持同步更新;另一方面,知乎没有明确的条款说明这些数据的版权以及使用方面的等问题。

BAE

「读知乎」的后台使用的是 BAE(百度应用引擎)http://developer.baidu.com/bae ,总体来讲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应用平台。由于「读知乎」用户数量的增长,我们也体验了下 BAE 平台的收费服务,总体而言体验方面并不差。

对于以前传统的自己建立服务器然后写服务器端的应用,这些应用引擎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强大的空间,对此考虑以后的 B/S 应用可以尝试迁移到类似的平台,费用算起来其实并不高。

--

Main Screenshots

PS,有关源代码方面。本来是想计划开放源代码的,但由于知乎的私有接口以及其他方面的等问题,暂时就先不开源了,这里表示下抱歉。

下面是「读知乎」的下载渠道:

-- EOF --

Tab 标签,上面还是下面?

整理来自: http://www.androiduipatterns.com/2011/07/tabs-top-or-bottom.html

Android 的确成功了,但这其实这并不能说明它是成功的。例如,比较头痛的问题就是 Android 界面设计上的分裂(似乎 Android 4.0 已经有了设计规范),举个例子说明就好比标签控件(Tab)。

开始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是中立者。客观意义上说我是开发设计人员,我们都想设计出让用户更容易试用的 App,就那么简单。

https://friable.rocks/_/2012_03_30/1333075710.png

回到问题本身,Tab 页标签放在上面还是放在下面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那么我们总结下各自的观点:

放在下面

标签页在下面

  1. iPhone 应用以及其他很多应用都是这样干的,所以这样至少不会犯错
  2. 在大屏幕上(想想 Galaxy Note 吧),如果标签页放在了顶部,那么可能比较难以点击
  3. 标签页放在底部可以空出更多的内容区域

放在顶部

标签页在顶部

  1. Android 手机的物理按键(以及 4.0 的屏幕键盘)都在底部,如果标签页放在下面,将会很容易误点
  2. 这个设计源于 Web 站点顶部导航等用户已经接受的方式,同时这与 平板(Tablets)应用相对应
  3. Android 应用一直推荐试用的 Action Bar 就在顶部,因此标签页在顶部能更容易让用户操作
    4、Android 应用底部有很多弹出,例如 屏幕键盘、菜单等,如果标签页放在底部,将会被遮住

其实看得出上述的观点,原文的作者是推荐标签页放在顶部的。果然,原文的作者就针对支持 Tab 放在下面的吐了个槽:

I still find myself leaning towards top tabs. I use Sony Ericsson Arc with fairly large screen and personally I don't have any problems reaching the top of the screen for navigation (I'm aware of uselessness of anecdotal evidence and it's just my opinion).

那么这标签页到底是放在顶部还是底部呢?我个人不想在这里说服什么,您也别指望在这里能够得到结论。

有人开玩笑的说 Android 应用就像是全真七子,七个人联合起来都打不过个 iOS 应用。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就是设计师不加思索的直接将设计于 iOS 的应用 Copy 到了 Android 上面。

想想 Android 用户按下菜单键后就不能点击标签页时候的表情吧,如果你是设计师,这会儿我真担心您的人身安全 :)

-- EOF --

从 MIUI 看小米手机

http://ww3.sinaimg.cn/bmiddle/66f6d583jw1dkmgeye0w0j.jpg

距离小米手机发布会已经过去一段时间 ,从媒体的声音方面看不乏赞美之词。个人认为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此手机,而对其大加赞美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毫无疑问,小米手机必然搭配的是自家的 MIUI 系统 。因此通过使用详细使用此系统,便能对即将发售的小米手机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幸运的是」,MIUI 对我的 HTC Desire G7 有比较完整的支持,刷机的过程不算复杂半个小时搞定。

刷完机经过「漫长」的等待以后,小米手机的界面让人的第一感觉它更像是台「山寨的 iPhone 手机」。

安装好 MIUI 以后基本可以不用 安装其它软件就可以上手使用 :完全为国人定制的输入法、符合国情的流量控制、相对类似 HTC 界面算不上丑的天气预报程序等…

整个系统用下来以后,基本上可以用「流畅」来形容,类似 iPhone 的操作界面虽然不免有些俗套,但毕竟没有扔给用户过多学习的包袱。

总体而言,的确可以想象 MIUI 相对于魅族没有过多的「历史包袱」。依靠 Android 这座大山,没有其它如底层架构等方面得困扰,这使得它能比较专注得做好用户人机接口。

MIUI 对比阿里云手机系统,其拥有更完整的社区生态圈,MIUI 在 Android 刷机用户群中拥有比较好的口碑。

同样基于 Android 系统,阿里云手机系统我只能用残念来形容,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个非常好的负面案例。

除了对于 MIUI 的印象外,在 硬件成本方面考虑 ,魅族是使用自家的硬件设计,这成本自然不会降低,两千多的售价和 HTC 等厂商的旗舰机型竞争自然非常的吃力。

而售价相对比较低的 阿里云手机(其实就是天语 W700) ,虽然价格方面有优势,但不到 400RMB 的差价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差距。

除去硬件成本外,顺便聊聊销售渠道和售后。魅族有自己的品牌店,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的推广费用自然最终会让用户承担。

物流方面小米手机会使用凡客的物流 ,成本能更好的控制,从而能降低一定的成本。那么后期的运营呢?我想小米手机暂时会以种子用户的口碑为主,这从个侧面也能理解小米必须要做好这款手机。

总之,不差的系统加上并不糟糕的手机,加上相对比较合适的售价,小米手机的关注程度和市场预期自然不会冷淡。

虽然我个人暂时还会抱着我的 g7 不放手(或许我会入它的次代产品)。总之,如果你近期想拥有台 Android 手机,那么小米手机或许会是你合适的选择。

— EOF —

我的照片

嗨!我叫「明城」,八零后、码农、宁波佬,现居杭州。除了这里,同时也欢迎您关注我的 GitHubTwitterInstagram 等。

这个 Blog 原先的名字叫 Gracecode.com 、现在叫 「無標題文檔」 。 要知道作为码农取名是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不想在取名这事情上太费心思。

作为八零后,自认为还仅存点点可能不怎么被理解的幽默感,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声明本站所输出的内容以及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自己所服务公司或组织的任何立场。

如果您想联系我,可以发我邮件 `echo bWluZ2NoZW5nQG91dGxvb2suY29tCg== | base64 -d`

分类

搜索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