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团以年长的成员较多,除了广东来的几位其余的大部分来自北方,当然对于我们而言长江以北的都算是北方。我和 Allen 估计是团里年纪最轻的,所以我基本上都称呼他们“大哥”。
在朝鲜的这几天,眼前的所见景象难免会让他们勾起对以前的回忆。有些更年长的“大哥”是经历过那十年浩荡乃至更早的“三年灾害”的,所以对于北朝鲜目前的景象他们并不感到新奇,他们的口中和自己经历的那段历史作对比。
话语中了解更多有关北朝鲜的历史,其实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朝鲜的很多设施都是在世界领先的。
例如,被任导称为高速公路在当时的确是高速公路,而平壤的地铁也比当时的北京地铁先造同时也先进得多。
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时代的优越性似乎非常的明显,当时朝鲜的经济比韩国领先很多,加上北朝鲜的宣传以及家人的思念,甚至还出现了“脱南者”。
然而这一切似乎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都停顿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土崩瓦解,朝鲜失去了兄弟国家的援助,甚至在二十世纪没有任何战争的情况下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粮食短缺。
在鸭绿江的彼岸,这个时候中国大陆已经改革开放十几年,整个经济体制重构实现了事实上的市场经济(大陆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为社会主义体制的两个国家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我不知道朝鲜人民如何去评论这段历史,设置我觉得由于信息的封锁他们并不了解外界发生了什么。
在我看来已经看到北朝鲜目前逐渐得走向开放,例如任导很明显是会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而且中国大陆她也去过了不少的地方。
然而很明显由于体制的枷锁,改革的脚步明显还不够快,信息的不流通社会阶层的固化贫富差距的巨大,这些都是阻碍。
看见我们在交谈中涉及到了些北朝鲜的内容,耳尖的小池也凑了过来想听听我们在说什么,她似乎并不在意我们的二手烟。
我们少许感到有一些的不自在,掐了烟头,上车。
未完待续